英國⋯⋯時常下雨嗎?

說起英國的第一印象,大概是大笨鐘之上一個烏雲密佈,濛濛的下雨天。近來在網上看到一張圖片,鉅細無遺的把英國大小都市依降雨量排了個次序。圖片當中有不少驚喜之處,便寫了這篇短文談談。

在英國吹水,談天氣是永遠熱門的題目,最常吹的也確實是「水」:會否下雨呢?在印象上,倫敦無疑是個常常下雨的國度,然而回看數據之中的答案,卻和想像中大有出入⋯⋯

研究搜羅了英國南北的的降雨數據,其中的結論確實令人驚訝:名單上的63個城市中,下雨最少的城市居然就是倫敦,過去三十年的年均降雨量是英國最低的約557毫米。這出奇地低的數字,實在「辜負」了遠近馳名的多雨稱號。很多在腦海中陽光普照的地段,例如「藍天白雲,椰林樹影,水清沙幼」的馬爾代夫,年均降雨要比倫敦多差不多四倍。

縱觀其他英國城市,降雨數據和印象中亦有不同。還記得在地理課中曾學過,影響英國的雨群多數從大西洋而來,從西至東的「轟炸」英國,直到被英國中部的Pennines山脈擋下為止。所以簡單來說,英國的西海岸要比山另一邊的東海岸頻雨得多。再加上緯度的影響,愈北愈西的地段,下的雨就愈多—所以蘇格蘭西海岸和北愛爾蘭皆是重災區;相比來說英格蘭東南則是最「安全」的區域。

數據指出,我還是有聽書的。英國下雨最多的城市是威爾斯的首府Cardiff加迪夫,一年間平均要下1152毫米—倫敦兩倍—的雨水。「榮獲」頭十位的城市,只有列斯一個不在西海岸。第二位的城市是僅有人口1800的St. Davids聖大衛(題外話:在英國,哪個城市能有City這稱號,和人口是沒有關係的…)而大城市之中,總排名第三的格拉斯哥不幸「中標」,年均要下上1124毫米的雨。

反之下雨最少的城市大多都在東邊:倫敦以後第二乾的是劍橋(在雨量這麼低的情況下還能待在辦公室中專心工作,果然是能進劍橋的料子),但第三個居然是愛爾蘭德里—我在那裡兩天,雨水幾乎是沒停過。

上文列出的數字到底有什麼意思呢?不妨和香港比較一下。查查香港的降雨量,讓我的想像有翻天覆地的改變—根據天文台網站,香港的年均降雨量,紀錄最低的長洲是1400毫米。

也就是說,即使以降雨量最低的一點計算,香港下的雨比英國任何一個城市都要多!是倫敦的兩倍!果然,亞熱帶和颱風的威力,不是區區英倫細雨能比的。

那為何英國總讓人有「不停在下雨」的印象呢?那就和英國下雨的方式有關係了。在香港,「夏天,為大地帶來雨水」,單是一個吹不中的颱風也能每小時帶來數十毫米的雨量。反之,倫敦並沒有所謂的雨季旱季,所以雖然降雨量僅是香港的一半,但雨不像熱帶地區般快來快去,而總是一直微微的下來擾你。

明明總雨量是香港的一半,一年間倫敦要下106天的雨,比香港要多出差不多一週。三個月有多,聽來…好像還是很少呢。我總感覺,英國每天都在下雨。

文章結尾來談談兩個形容下雨的動詞—既然花在談天氣的時間這麼多,用上的詞藻也愈發的生動。

要形容「毛毛雨」,英文有drizzle一詞,除天氣外常見於食譜之中,帶有灑一點點的意思。想像食譜中指示「灑點油」,份量之少就如同英國的雨水一般。

相對的暴雨,英文書中總會教「下貓狗」It’s raining cats and dogs:到現在我也不明白,這句子到底從那裡而來。然而,我個人更喜歡It’s chucking it down這句式

Chucking it down 等於「掟落嚟」。